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的教科书作用,并对历史学习赋予深刻的教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下称“四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更是全面而深刻地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四史”教育既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实践要求,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华中科技大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教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积极谋划部署,立足学校实际,调动各方力量,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高校“四史”教育,高质量赓续红色血脉。
学史明理,夯实四史教育的理论基础
“四史”教育最基本的就是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特别是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伟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价值和学习党史的根本目的、基本要求、科学态度,把我们对党的历史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是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正确的历史观是历史学习的前提,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作为方法论指引,坚持唯物史观、正确党史观和大历史观,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论和文化虚无论。二是准确把握“四史”发展的主题。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从根本上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因此须时刻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三是聚焦“四史”教育的主线。以增进师生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为主线,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进而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视野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领悟,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学校党委始终聚焦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积极进行统筹规划。一方面,制定《关于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等有关“四史”教育的顶层设计,制定了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和贯彻落实“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工作方案以及七项专项工作方案,党委带头全校师生上下联动推进“四史”学习。另一方面,为提升广大师生对“四史”的理论认知,通过举办专题宣讲的方式,组织学校部分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结合校史讲述“四史”故事,充分挖掘“四史”教育的校本资源。通过打造“党史大讲堂”,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四史”辅导报告。同时,注重课堂阵地建设,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面向学生开设了“四史”学习教育精品课程《百年中国》,面向教师开设《英雄·武汉》和《城市与文化遗产》等课程。依托武汉红色城市资源和学校70年校史资源,进行党史实践教育活动,举办微视频大赛和“我来讲党史”大赛。通过专题宣讲和课堂阵地建设等显性教育渠道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使“四史”教育落实落细落小,提升了广大师生的理论认知水平。
学史增信,坚定师生的信仰信念信心
“四史”教育不仅仅是要引导广大师生正视历史、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四史”学习坚定广大师生的信仰信念信心,达到学史增信的目的,最终引导人们在行为实践中运用好历史经验与智慧。学史增信,就是要通过“四史”教育,坚定广大师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而其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在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是“四史”教育的目标旨归,也是学史增信的意涵所在。
在“四史”教育中,我们始终以坚定广大师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为基本价值导向,多措并举强化高校的使命担当,发挥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功能“四史”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展开,第一阶段以全面学习“四史”为主线,以增进师生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第二阶段则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引导师生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奋进力量,进一步激发师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热情。在具体学习教育活动中,始终把坚定师生的信仰信念信心贯穿始终,如在《百年中国》的精品课程中,注重强化政治引导,引导广大师生深刻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增强‘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基础”和“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基本命题。与此同时,通过开展红色经典诵读、红色影片配音等教学活动以及组织师生赴上海、深圳等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广大师生真切感受、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从而进一步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学史崇德,激发广大师生的情感共鸣在高校“四史”教育中,专题宣讲和课堂阵地建设等显性教育方式更多强调的是以理服人,而就认识发展过程而言,更重要的是以情感人,通过激发广大师生的情感共鸣达到学史崇德和学史向善的境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激发广大师生的情感共鸣,就是要让广大师生在学习“四史”过程中去深切体会历史的温度,深刻感受中华儿女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高贵品格,从而激发起内心的情感共鸣,达到学史崇德的目的。
在“四史”教育中,我们注重运用专题宣讲和课堂阵地建设等显性教育方式的同时,也注重通过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等隐性教育方式激发师生情感共鸣。一方面,注重运用本校资源,将教育活动与抗疫精神相结合,通过积极宣传抗疫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和先进模范,用伟大抗疫精神铸魂育人。在2020年本科生开学典礼上,邀请“人民英雄”张定宇、“全国教书育人模范”胡豫现身说法,与师生面对面交流,通过先锋模范的强大感染力,使广大师生与之产生情感共鸣,进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为总结抗疫经验、弘扬抗疫精神,举办了抗疫表彰大会,对50个集体授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对1001名同志授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营造出崇尚先进、学习先进和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注重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四史”教育形式与方法,提升教育实效。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组织统战团体、新进教职工、青马班学员等赴深圳、上海等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到江西瑞金、陕西延安等红色根据地和云南临沧、湖北孝感等对口扶贫点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使广大师生在学思践悟中洗涤心灵、提升境界。
学史力行,推动教育成果的实效转化
学史,可知古今;懂史,能明大义;用史,方续荣光。学史的目的在于懂史,在于用史,在于用历史照亮现实,用历史映照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学史最终要落实到学史力行之上,把总结经验与观照现实结合起来,把回顾历史与面向未来结合起来。要强化问题意识,将学习历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教育效果转化为工作成效,真正达到学史力行的目的。
我们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问题意识、注重师生关切,勇开发展新局、突显“办实事”成效,进而提升“四史”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一是将学习作为“四史”教育的引擎点。通过“四史”学习引导师生以史为鉴修炼“小我”,不断提高爱党和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认识,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努力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积极引导师生继往开来融入“大我”,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主动投身强国伟业。二是将办实事作为“四史”教育的落脚点。通过学校党委“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实施方案,积极回应广大师生的重大关切,深入基层“找难点”,用心用情“排民忧”,着力破解“硬骨头”。为转化学习实效、摸清师生关切,校领导班子带头深入基层,通过座谈会等各种形式走近师生,广泛收集意见、了解师生需求。通过调研,梳理出包括民生服务与管理等7个方面42条任务,形成了清晰的“施工图”。各单位也积极编制“办实事”清单与台账,有针对性地解决广大师生提出的问题。三是将谋发展作为“四史”教育的发力点。
以“四史”学习为契机,秉持总结经验、直面现实和引领未来的教育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学科前沿和关键领域,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推进学校改革创新发展迈入新阶段。通过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向深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要求上来,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李元元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