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央批准海南建省,并列为经济特区,给予许多特殊的优惠政策,从此海南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近中央将再次把海南列为更特殊的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海南又一次获得快速发展和腾飞的机遇。但这个机遇的到来伴随着全球共同应对气候恶化的严重挑战,海南也毫不例外地要接受这个挑战。因为气候的变化带有全球性,它的恶化已经到了威胁和阻碍人类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严峻时刻。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以及最近的“哥本哈根”谈判,都表明了国际社会为解决这个问题所采取的积极行动。 导致全球气候恶化的原因是人类大规模使用化石能源、破坏森林等而过量排放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的结果。地球上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碳库资源主要是分布在地表的生物质和地下的固态碳(煤)、液态碳(石油)和气态碳(天然气)。通常地表的生物质燃烧、氧化腐烂和动物消化代谢放出的二氧化碳大都被绿色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重新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形成生物质而固定下来,从而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使地表和大气的二氧化碳处在动态平衡之中,保证了地球物种的生生不息。然而,19世纪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开始逐步从地下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把这些沉睡了上万年的地下碳资源作为能源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破坏了原先地表生物质分解及化合之间的动态平衡,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量。由于二氧化碳能吸收来自地表的红外辐射然后又辐射回地表,因此对热量产生屏蔽作用而形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气温上升,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地球表面气温在过去100年里上升了0.74oC。英国的一份权威研究报告显示,如果现有的温室气体排放趋势持续下去,到205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4摄氏度。其直接后果是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水蒸汽压增大,许多生物物种迅速灭绝。间接后果是频繁引发极端恶劣天气,如暴雨洪灾、台风风暴和干旱等,严重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中国是化石燃料消费和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有责任和义务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为维护地球气候的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温家宝总理最近向国际社会做出了郑重承诺:到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对2005年减少40~50%。海南具有独特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享有中央给予的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优惠政策,应当率先积极响应。但海南也面临着发展与减排的双重压力。海南现有常住人口800万人,机动车保有量近130万辆,2008年接待的游客2060万人次,作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后,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将急剧增加,交通运输量(包括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也会大幅度增加,根据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全球碳项目国际研究室发表的报告,2008年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每人达1.3吨(相当于燃烧半吨煤产生二氧化碳的量),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后人口数量达到接近台湾的规模2000万人,则平均每年排放二氧化碳的量将达到2600万吨,与2009年相比增加约1500万吨,平均每年增加的量与发展的速度有关,例如按15年的发展速度计,平均每年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00万吨;如按30年的发展速度计,则平均每年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50万吨,依此类推。 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直接排放;二是通过绿色植物对二氧化碳进行吸收和固定,即所谓的“碳汇”。根据海南目前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我们认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既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又要控制和降低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具体措施为: (1)严格规划。海南国际旅游岛未来建设的好坏,首先取决于当前的规划。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涉及衣、食、住、行、娱乐、购物等方方面面,机场要建设,公路要建设,铁路要建设,房屋要建设,这些建设必将占用土地,减少绿地面积,降低碳汇能力。飞机要运输,汽车要运输,火车要运输,这些活动必将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此,应制定科学的发展速度,认真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当量,确定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设占地面积与绿化率的比列关系,从宏观上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与固碳的平衡。 (2)引进高科技,发展非石化的可再生能源。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关闭了煤炭的开采和利用,把能源使用的目标转向水能、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当借鉴这些经验,自主研发和引进高新技术相结合,利用海南省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利发电、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潮汐发电、氢能发电和农村沼气发电技术,逐步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比例,减少火力发电,逐步减少煤、汽油、柴油和天然气作为能源使用的比例,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3)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和作物。海南阳光充足,年日照时数为1750至2650小时,光照率为50~ 6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在22℃~26℃之间。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海南发展碳汇林业和作物奠定了十分有利的客观基础。目前海南的森林面积约18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8%左右,通过光合作用每年可吸收和固碳约30万吨。但要抵消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排放二氧化碳的量,还需大量种植人工林,尤其是种植那些生长快、可更新的树种,因为森林覆盖率的提高最终有一个极限,因此种植更新速度快的树种可以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更快、更多地固碳。此外,应大量开发和种植象小油桐(麻疯树)这样的作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柴油循环使用,减少对石化能源的依赖,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 (4)在农村提倡和推广使用农家肥和腐殖质混合肥,逐步减少和禁止化肥的使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有机生物质。这些生物质又通过食物链被人、动物和禽畜消化,部分转化为粪便留在地表。如果把这些粪便作为肥料充分利用,一方面可以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部分回到地里。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为化肥的生产需要消耗石化能源,排放二氧化碳。同时,还可以活化土壤,防止土壤板结,减少对生态系统的损害和破坏。一些绿色草本植物如飞机草等腐烂后形成的腐殖质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如能在农村非耕地上大量种植,作为有机肥广泛使用,则不仅可以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返回土壤里,而且可以节省土地,因为飞机草等生长快,割了又长,更新速度快,可以在原土地上循环周转,从而在有限的土地上源源不断地起到固碳作用。 (5)在农村提倡和推广使用生物质燃料,逐步减少和停止天然气和煤气的使用。农村有大量的干枝、枯叶、稻杆和谷壳等,应大力开发和引进这些生物质的气化技术,使这些生物质能高效、清洁和方便地被作为能源(燃料)使用,从而减少对煤气和天然气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6)与国际接轨,迅速提高我们的节能减排水平和经营能力。应设立专门机构,建立专业队伍,密切关注和把握国际碳汇市场的动态,形成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决策机制,及时和大力引进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充分发挥海南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同时提高我们的节能减排水平和经营能力,营造一个美丽富饶、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旅游岛和中国的“后花园”,为子孙后代造福,为全人类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