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本人发明的一次性筷子传入我国后,人们意外地发现一次性筷子是那么的方便、快捷。外出就餐,消费者省了心,餐馆省了事。然而,当人们在充分享受一次性筷子带来的好处时,却不知不觉地消耗了大量森林资源。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约消耗木材166万立方米,把这些木材锯成普通厚度的木地板,可以铺满4700个球场),每加工 5000双木制一次性筷子要消耗一棵生长30年的杨树,每天消耗森林100多亩,全年3.6万亩。以上数字足以说明,一次性筷子,是以牺牲大量森林资源为代价换取人们生活的便利,这与创造环保节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相悖的。为此,商务部颁布了《餐饮企业经营规范》,该《规范》要求从今年12月1日起,餐馆企业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但是,从该《规范》实施在我省已一个月左右情况来看,效果不佳,除部分中高档餐馆执行《规范》外,多数中小餐馆依然使用一次性筷子,丝毫没有退市的迹象,这是为何?我认为,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因素:
1.环保意识不强。如果你做一次调查,几乎没有人否定自己没有环保意识,但是,要把环保意识落实到自身的自觉行动中又勉为其难。一次性筷子由于方便、省事,使一些消费者和部分餐饮经营者有了一定的依赖,这种根深蒂固的陋习,压倒了隐隐约约中的环保意识。说到底,这些人的环保意识淡薄,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使用一次性筷子对森林资源破坏的严重
性。
2.卫生认知偏差。很多人以为一次性筷子没有人用过,是安全卫生的。殊不知,现市场上的大多一次性筷子属于“三无”产品,没有经过任何消毒程序,甚至是用有毒的硫磺熏蒸漂白的。长期使用这些筷子容易引发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3.执法力度不够。生产一次性筷子涉及到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卫生部门负责监管。虽然有了《餐饮企业经营规范》,要求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但并没有严禁使用,而《食品卫生法》也没有规定使用一次性筷是否违法。因此,卫生部门在执法上也只是针对不合格的一次性筷子进行没收处理,没有权利对相关企业进行处罚。
一次性筷子消耗了大量森林资源,不符合生态省建设的要求,因此,建议采取以下强制措施,力促一次性筷子在我省尽快退市。
1.加强宣传力度和广度。一是要宣传使用一次性筷子给森林资源带来的危害性,增强消费者保护环境、保护森林资源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宣传内容要图文并茂,数字具有说服力;二是要宣传使用一次性筷子给身体健康带来卫生安全隐患。在指出一次性筷子在卫生安全隐患的同时,倡导消费者使用普通筷子。当消费者认识到普通筷子比一次性筷子更安全、更卫生时,一次性筷子就没有了市场。宣传工作由卫生部门具体实施。
2.积极推广消毒餐具。在目前尚无普及性强、环保型的替代餐具产品出现时,消毒餐具应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我省约有5家餐具消毒企业,它们负责从餐馆收集餐具,集中消毒,再负责配送到各餐馆,这种方式利于人们的消费心理,应积极推广,但要防止把消毒成本强加到消费者头上。
3.加大执法力度,强化行政作为。卫生部门要把卫生监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加强对餐饮企业消毒设施的检查,营造一个让消费者放心的就餐环境。对不合格的一次性筷子,坚决没收,同时对使用不合格的一次性筷子的餐饮企业,严厉批评教育,对屡教不改者,吊销《食品卫生许可证》。工商、质监部门应从生产、销售环节把关,对生产、销售不合格一次性筷子的企业严厉打击。
4.尽快研究禁止生产、销售一次性筷子的可行性并上升到立法高度。在国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出台之前,各部门应忠于职守,加强协调和沟通,严厉处罚使用不合格一次性筷子的餐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