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致公党海南省委员会官方网
参政议政 - 建言成果 - 关于发展海南省农村教育的建议
建言成果
关于发展海南省农村教育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4/6/24 11:15:37 阅读次数: 来源: 作者: 图片:

  解决我省的“三农”问题是全省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村教育问题则是“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乡经济、文化剪刀差日益加大的今天,如何解决好农村教育问题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农村文明生活的建设和农民思想认识的提高,是我省标本兼治解决“三农”工作的重要课题。然而,目前占全省总人口的75%以上的农村在全省所有教育资源中所占的比例不到35%。农村学校设施简陋,教师结构失调,教学质量严重滑坡,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等问题突出,直接影响我省贯彻“十一五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

    当前我省农村教育存在的几大突出问题
    (一)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够,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简陋
    我国人均教育投入在世界上长期居落后水平,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2000年的《全球教育报告》显示,仅在小学生享受的政府教育投资与该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我国的人均教育投入比例为6%,比世界平均值为13%要低7个百分点。在如此低的比例下,城乡教育经费的投入仍存着巨大剪刀差,更使得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宛如沧海一粟,不能满足农村巨人口教育的需要。这一问题,同样一直困挠着海南的农村教育。应该说,近几年来,我省政府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有所增长,但相对城镇教育经费的投入还是比较少的,农村学校长期存在的危房教室、教学设备简陋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根据我们对临高县临城镇32个农村小学的调查,仅有35%左右的学校教室有楼房,大部分教室基本处于危房境地,需要进行改造和维修。同时学校的体育、文教和其他配套设施基本没有。从整体上看,海南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少农村中小学既没有电脑、语音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有的学校虽然有了,但作用却很难发挥出来。图书馆的图书几乎是摆设,难得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设备简陋,几乎不能做实验。可是,正是这些学校却要负责全教区一半的以上儿童的学习和教育。一个低投入,另一个高责任,正反之间就可以突现出农村教育在经费投入与教学基础设施的问题。忽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实际上就是放弃广大农村的教育阵地,解决“三农”问题中的农民问题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二)农村教师结构失调,教学质量严重滑坡
    目前,海南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比城市教师低,工作条件也比城市差。因此,有文凭、素质高的教师都奔向海口等较大城市,致使农村中青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中青年优秀教师的外流直接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失调,具体表现为民办教师、代课教师比重较大,正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不多,个别地区还出现了小学文凭教师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村小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民办教师、带课教师知识层次低,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这使得他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能“照本宣科”,所传授的知识也明显跟不上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农村留不住素质好的教师,是当前农村教育的重大问题。
    (三)农村教育家庭负担沉重,辍学、失学情况严重
据统计,中国的教育经费只占全国生产总值的2%,而且政府预算只占教育总经费的53%,剩下的47%则要求家长或其他来源去填补。与此同时,我省的农村家庭的教育负担也由过去几十元每年上涨到几百元、甚至几千元,孩子上小学一年500元,上初中1000元,上高中好几千,农民收入那么低,这对收入本来就不高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不堪重负的,很多孩子已经上不起小学到高中的教育了,更何况农村学生上大学需要上万元学费。加上大学教育的就业观念已发生变化,以前读书是为跳出农门有份好工作,现在读完大学不一定就比做农民挣钱多,客观上也帮助了“读书无用论”的传播,使得农村辍学、失学现象严重。特别是个别学校高中部高价招收“择校生”,减少指标生招收比例,无形中就是通过经济的手段剥夺了农村低收入学生的升学进入大学的权利。
(四)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效果不佳,不适应广泛的就业需要
    我省现有职业、农业中学大都由普通中学改办而成,由教育部门投资、管理,办学形式基本上仍然采用三年制学历教育的普通模式。目前,农、职中学由于录取新生水平起点低,加上办学条件差,专业技术教育的设施、设备极为简陋,没有实习场地,合格的专业教师奇缺,专业教材很不配套,因而办学质量不高,效益低。由于这些学校都由教育部门主办,与经济部门严重脱节,因此教育部门所能做到的,只能是逐年规划增加招生名额和培养部分专业师资,除此之外,既不可能给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足够经费,又不可能解决毕业生的就业出路,甚至连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也难以把握。虽然我们十分强调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而且职业技术教育办学规模也日渐扩大,但是,大部分学校只是挂了职业中学的招牌,实际上开设普通高中课程,加上一、二门专业技术理论课罢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达不到合格高中毕业生水平,专业技术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也不适应广泛的就业需要,办学效果很不理想。
    发展我省农村教育事业的几点建设和意见
    (一)动员全社会资源,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建设好农村学校基础设施。
    改革开放这几十年,虽然农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城乡之间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剪刀差,这是不容置疑的,也是我国长期实行农业哺育工业的政策。应该说,农民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相对城镇是一个明显的弱势群体,对农村的教育的投入应该采取“以国家投入为主,动员社会其他资源投入为辅”的全社会办教育的方针。一是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国家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中有选择地向农村倾斜,特别是要着重加大能指导农村就业、增强农村人口致富能力的职业学校建设的投入,突出农村教育实用为主的特色,在国民教育中将部分农民教育培养成具有现代意识和劳动技能的工人,为十一五规划转移农村人口打好基础。二是大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大力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私人到农村办学,对于一些办学效益差的农村普通中学和农职中学,可以提倡企业、国内的教育机构和个人承包办学,直接将农村教育推向社会,以全社会的力量来支持农村教育。三是争取国内、国际援助和社会集资,甚至实行举债办学。韩国战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89美元,50年代末开始,韩国通过国际援助和巨额国际贷款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仅用20年时间,实现了经济腾飞。台湾省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的经济起飞阶段,也采取向国际贷款、发行教育公债、设置教育贷款基金等办法筹集资金,使教育经费猛增,教育迅速发展。对于农村教育,我省应从长远的发展目标出发,借鉴国外和国内其他省市的成功做法和成功经验,积极争取国内、国际援助以至举债办学,广泛开展社会集资,采取多种措施,上下动员集资办学,使“人民教育人民办”的思想深入人心,解决好当前农村教育落后的这块教育软肋。
(二)吸收大中专生投身农村教育事业,优化农村教师结构,提高农村教学质量。
在海南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的今天,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比城市教师低,工作条件也比城市差,海口、各县县城等城镇对农村优秀的教师产生虹吸观象,致使农村中青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农村教师结构失衡,个别地区出观小学文凭教师,教学质量不断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能否在农村保持一支稳定、水平高的农村教师队伍,是调优农村教师结构和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对此,一是逐步改变目前办学过于分散的状态,撤消那些处于自流状态、教育质量极其低劣、花钱多而效益低、仅有20—30学生的乡村小学以建立完小、普中为基干集中办校布点,逐步实行集约办学,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创造条件办寄宿学校,扩大农村办学的效益,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从而在办学条件上留住教师。二是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和社会福利待遇,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教师应该给予地区补助,住房上也要解决好,从而在经济上留住教师。三是在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教师福利待遇的同时,在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当中,通过社会公开选拔,选聘一些愿为农村教育事业奋斗的教师,改变目前农村教师队伍低学历、无专业的现象。充实和调优农村教师队伍。四是要做好城镇学校对农村学校有支教活动,将一些水平高、素质好的教师安排到一些乡村学校施教一段时间,利用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带动和提高农村的教学水平,营造全民关注农村教育的氛围。
    (三)加大农村教育扶持力度,减轻农民教育负担,防止适龄学生的失学。
教育消费已成为一些农村家庭的最大负担。据海南大学2004年对海口、万宁、文昌、琼中、东方和昌江的农村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该地区除有22%的家庭无人上学外,其中有27.0%的人表示教育消费低于家庭纯收入的25%以下,有37.3%的人表示占到了家庭纯收入的26%-50%,有44.7%的表示占到了家庭纯收入的51%以上。而在教育支出占到了家庭纯收入51%以上的家庭中,有12.0%的家庭超过了100%,也就是说,这种家庭为了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必须靠亲戚朋友资助或借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教育费用有明显增加趋势是我省农村家庭教育消费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扶持力度,减轻农民教育负担是防止农村适龄学生失学的重要措施。一是要建立类似扶贫资金的教育扶贫资金,对农村特困家庭的孩子的上学进行必要的扶持。二是对农村贫困家庭负担重的小学、初中学生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免收杂费、课本费和校内服务性收费。由于学杂费减少给中小学带来的资金缺口,政府要拨出专项经费进行弥补。三是对于必要的教育收费,严格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坚决抵制乱收费现象。各学校的学杂费必须经过学校所在的省级或市、县价格、财政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核并做好监督工作。学校要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项目、标准及范围,并主动向社会公开。四是对于个别学校提高入学条件,限制入学名额,广招高中择校生问题,教育部门要严格根据有关规定做好严肃处理,不能因此而让农村学生失学,失去与城镇学生同等的受高等教育的权利,造成城镇受教育越来越高,农村受教育越来越低的畸形发展的情况。
(四)办好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帮助农民掌握各种生产技能。
    一般说来,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大超过对于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总要超过高等学校在校生。职业技术教育是社会各行各业的事业,只有通过各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健康发展,真正发挥其社会效益。办好农村职业教育,对于拥有巨大人力资源的农村来说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直接将农民与现代生产企业联系起来,扩展了农村人口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农村人口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了现代生产技术,为更好地开发农村,发展生产提供有利知识力量。因此,我们可以借鉴西德、日本、加拿大等国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一是加强就业立法,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就业的必要条件,从而调动学校的办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鼓励并推广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或大企业单独办学,逐步转上“双轨制”职业技术教育的道路。这样,既可以多渠道解决办学经费和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又可以改变理论脱离实践的普教教学模式和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三是充分发挥各种培训中心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就业培训和在职岗位培训,并加强管理,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
相关报道
·致公党中央关于表彰组织建设先进集体、优秀党员及优秀组织工作者的决定
·省政协召开“关于加强‘护苗’专项行动中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建议”专题调研座谈会
·致公党海南省委会执笔的《关于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提案》被评为全国政协优秀提案
·致公党海南省委会:关于以率先实现碳中和为目标 加快建立自贸港背景下清洁能源示范岛的建议
·省政协对致公党省委会提案《关于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为突破口,加快建设海南清洁能源示范岛的建议》进行督办
·致公党三亚市委会赴广西、云南开展关于加强民族中学发展工作的调研
·关于认真运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网上学习的通知
·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关于新能源汽车政协提案办理及全国政协来琼开展重点提案督办准备工作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
上一条:关于大力发展海口农产品加工业的建议
下一条:关于开发海南新型旅游资源----白沙陨石坑的建议
推荐阅读
更多>>
热点文章
更多>>
中国致公党海南省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南广场1号楼9层902室 邮编:570203
Copyright 2005- 中国致公党海南省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An error occurred on the server when processing the URL. Please contact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If you are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please click here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is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