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致公党海南省委员会官方网
琼州艺苑 - 心声心语 - 诉不尽琼侨的乡愁——琼侨歌谣
心声心语
诉不尽琼侨的乡愁——琼侨歌谣
发布时间:2014/6/24 11:11:39 阅读次数: 来源: 作者: 图片:
      老街、骑楼,从建筑风格上讲述着侨乡的历史。咖啡、咖喱,从饮食特点上传承着侨乡的习惯。而一曲曲流传在侨乡里的歌谣,却是在吟唱中记录着侨乡的文化。
  琼侨产生之日,也是琼侨歌谣诞生之时。琼侨走到哪里,琼侨歌谣就传播到哪里。琼侨歌谣是随着琼籍华侨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琼籍华侨的足迹走向世界。
  琼侨的历史始于南宋。明《正德琼台志》载,宋乾道八年(1172年)就有占城(今越南中部)人到海南买马劫人。明清时期,海南岛沿海海寇更加猖獗,他们抢劫财物,掳掠人口。清《崖州志》载,嘉庆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贼何乔、林容等复犯崖州……掳掠数十人去。”十七世纪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到海南拐骗农民到美洲、欧洲、东南亚充当苦力,俗称“贩猪仔”。在海口就设有“猪仔栏”,大批破产农民上当受骗,卖身为“猪仔”。
  除了掠劫和被骗到国外当苦力外,也有大批居民远走国外谋生。据有关记载,民国成立后,海南出洋人数平均每年一万有余,出洋人数最多的是1939年,达到了5万。抗日战争至解放后,出洋人数逐渐减少。近年来,实行对外开放后,海南与海外华侨进行广泛的联系交往,出国人数又见增多。据2000年人口普查,海南人口786万,华侨就有300多万,分布于5大洲60多个国家。
琼侨歌谣与琼侨的历史一样,一直走到现在。
  琼侨歌谣记述了侨乡历史状况,华侨出洋的缘由和遭遇,反映在寓居国的情况和艰苦奋斗的历程,因此被专家誉为我国华侨史、国际交流史的活化石。它反映了琼籍华侨和侨乡人民的心声,是海南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海南的文昌、琼海、万宁等一些地方,至今可以听到琼侨歌谣,但随着老一代华侨、侨眷的逝去,年轻人对这种海南方言歌谣越来越陌生。
  “送夫送到万泉河,河水倒映影双双,夫妻都如鱼和水,鱼水分离几凄凉。”
  “夫郎离家南洋去,一去十年无回书。坐在石上望夫回,泪流成河浸石浮。”
  在琼侨歌谣中,离别的爱情歌唱不尽当时的哀愁。在侨乡,许多妇女承受着分别的痛苦,送走自己的丈夫之后,从此音信全无,只得守着这份爱情,做一辈子的留守新娘。
  “鸡啼一阵又一阵,夫妻二人将离分,卧在床上不舍起,双双枕头添泪痕。”
  “心中悲痛一阵阵,亲家不久就离分,站在床前嘱一句,十年才回诉天伦。”
  侨乡歌谣中,每一曲离别歌的背后,都有一段离别的故事。铭记无数留守新娘的苦楚,离别,还有无望的爱情。
  在下南洋谋生的途中,不知有多少人在漂洋过海时葬身,歌谣唱到:“海不平啊浪头高,天不平啊起风暴,叫一声我的妈呀,儿尸要在海底捞。”
早期琼侨大多是因为被劫、被骗到海外当“劳工”和因生活所迫出洋谋生。琼侨在国外,多数在矿山、种植园、码头当苦力,少数在旅店、餐馆当差,或自办理发店、缝纫店,历尽艰难。对此,歌谣作了生动的写照:“十个去番,九个打工,你去挖矿,他去搬运,我当种胶工,工不相同苦相同。”他们饱尝艰辛后,发出感叹:“树怕寄生,人怕寓居,丧身外地,做鬼也被欺。”他们用歌谣倾诉心中的苦楚:“无奈卖身当猪仔,离乡别妻泪涟涟,何日归来未有期,相见只在梦中眠。”
  琼侨的艰苦劳作,对所在国的开发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歌谣所唱:“好望角,没有琼人无希望;旧金山,没有琼人不出金;星洲港,没有琼人船停航;吕宋岛,没有琼人只长草。”由于琼侨的艰苦奋斗,开拓创业,也有些琼侨取得成就:“去番吃得苦与脏,严冬过后是春光。”
  琼侨与故乡远隔千山万水,便有了诉不尽的乡愁。出于对故乡的思念,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华侨选择了回家。上世纪50年代,思乡的歌谣也随着华侨的归国而在侨乡传唱:“鸟与树林亲,羊与草坪亲,稻与肥水亲,人与故乡亲。”
  这些歌谣都是侨乡人民用口唱出来的,是侨乡人民直舒胸臆的心声,是自然质朴的口头文学,是侨乡文化的一部分。 
时光会带走许多,流传已久的琼侨歌谣正慢慢衰落。如今在侨乡,能唱琼侨歌谣的人已经不多。一如南洋风格的老式骑楼、民居一样,琼侨歌谣在岁月的风雨冲刷之下,正慢慢成为过往。
相关报道
没有相关信息
上一条:番批
下一条:已经没有了
推荐阅读
更多>>
热点文章
更多>>
中国致公党海南省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南广场1号楼9层902室 邮编:570203
Copyright 2005- 中国致公党海南省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