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凰,文昌中学退休教师,教书育人47载。2006年,他退休后远赴新加坡给当地海南侨胞们教授海南话,如今已回琼的老人在谈及此次海外教学时,总是感叹海南话不能就这样被淡化、被遗忘了,不能让子孙们忘记了自己的语言。 他认为,在经济快速发展、地方语言渐渐消失的今天,应该好好珍惜和传承海南话,海南话不是阻碍了经济发展,而是促进了经济发展。 传道授业47年教师 新加坡感受传播海南话之重 云老回忆,自己从小就流离颠簸,为躲避日本人的侵略,5岁时,他随母亲来到越南,直到1948年才回海口读书。14岁刚上初一那年,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等原因,他无法再继续就读初书。凭借自己擅长扭秧歌和腰鼓的特长,云凰被推荐到抱罗第二小学任教,专门教授小学语文。 教书两年后,云凰犹豫着要不要考师范学校。当时,抱罗第二小学的一位教学领导的一句话,让他放下了后顾之忧。“你要是考不上,还可以回来教书。”云老回忆说,“之后,我如愿的考入了文昌师范学校。” 1959年从文昌师范学校毕业后,云老分配到南阳中学教书,主要教授语文。在南阳中学默默地工作20年后,他被调到文昌中学教书,直到2003年,云老才退休。云老称,“一晃眼,自己做教师已经47年了,也不懂得教了多少学生。” 云老退休后2年,由于新加坡海南会馆的小孩多数不会说海南话,2006年他被该会馆聘用为教授海南话的特别教师。该会馆陈学汉副会长表示,云老出生在具有海南话标准音故乡之称的文昌,而且又是一名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退休教师,他的条件非常符合会馆的招聘要求。 为何要用文昌话当做海南话呢?海南有这样一句俗话,“学会文昌话,走遍海南都不怕。”从这俗语可知,大部分海南人都能听懂文昌话,云老戏称,“文昌话就是海南的基准音。” 来到新加坡后,云老被安排在一家宾馆开课讲学。每逢双休日上课的时,宾馆一下子就挤满了人,很多侨胞都是从其他地方赶来。“这些不是海南的学员,但他们的‘另一半’是海南人,所以要来学海南话。” 来学海南话的学员多数是年岁较高的,一般在40岁左右,年轻人和小孩比较少。针对这种情况,云老自己研究出了一套培训计划———分类教学。分类并不是给学员分类,而是给课程分类。云老将课程设置为天文课、称呼课、礼仪课、历史课等。每节课上,云老都会用汉语或英语在所学词组后面写上谐音字,方便大家学习。 课堂上的海南历史故事,慢慢地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和小孩来听课。“小孩们感觉学海南很好玩,还可以和家人们用家乡话聊天,很亲切。” 云老一边用普通话,一边用文昌话教学,学员们跟着云老一起读,私下也互相用文昌话聊天。“其实学海南话并不难,只要有这样的语言环境,就很容易学会。”云老称。第二年,完成了海南话的教学任务后,他就回到了文昌。 云老回忆此次的新加坡教授海南话之旅,认为教海南话比教书责任更重大。“教书可以让人学到知识,教说话则让侨胞不忘自己是中国人。” 他说,自己体会最深的是,海南话可以带动华侨回琼投资。文昌市被誉为“华侨之乡”,有120万多华侨分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部分华侨海外发家后,正因为自己说的海南话才感到对故乡的感激,才想回琼投资。 地方方言面临消失之痛 如何传承我们的海南话? 据了解,全世界有2000多种地方语言,但每隔2个星期,就会有一种地方语言消失。海南话作为一种地方语言,会不会慢慢地消失呢?7月25日,文老主讲的《我爱文昌讲学堂》在文城开讲。课堂上大家都认同: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是离不开本地方言。说到底,地方语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课堂上,云老开玩笑地说,“在酒店里面吃饭,要是叫‘小妹,买单。’估计没人理你,要是叫‘麦,朵刁。’肯定有服务员过来。”虽然,外地人说海南话根本不像,但外地人说出来了,就说明他们足够尊重海南人,无形间拉近了彼此的感情。 在当天的讲学堂,大家就地方语言去留热烈地进行交流。来自广州的商人陈先生称,地方语言会慢慢消失,但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消失得会很慢。他举例说:广州的外来人口最多,为何粤语没有被吞噬呢?因为广州的经济很发达,带动了广州文化产业的发展,粤语得到了很大生存空间。 对于海南话能否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提高生存的空间,云老表示很担忧。他说,海南的语言分支很大,有文昌话、琼海话、黎话、苗话、客家话等,并不如广州统一的粤语,而且外来人口的快速增多,冲击着海南话的传承。 “我儿媳是内陆人,孙子都是和母亲说普通话,海南话的家庭语境就没有了。以后海南话该如何发展,又会发展成什么样,又有谁知道?”他说。 注:云凰,致公党员,曾任文昌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文昌市委副主委等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