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致公党海南省委员会官方网
首 页 - 致公历史 - 第十章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致公党迈入新世纪
致公历史
第十章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致公党迈入新世纪
发布时间:2014/6/8 19:20:49 阅读次数: 来源: 作者: 图片:


第十章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致公党迈入新世纪(1997—2002)
 

第一节 中国致公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到2002年是跨世纪的五年,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7年和1999年,我国政府分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民族欢欣鼓舞,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得以成功实现。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回顾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史,展望下个世纪五十年的发展前景,认真总结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在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中国致公党肩负着同中共亲密合作、共同完成跨世纪历史任务的重要使命,决定召开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11月1日至6日,致公党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257名,代表全党15713名党员。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审议并通过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国致公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中国致公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及其领导机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致了贺词。贺词指出:“在过去的五年中,致公党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遵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努力实践致公党‘十大’提出的发挥参政党职能、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团结全体成员以及所联系的归侨、侨眷,发扬爱国革命的光荣传统,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紧紧围绕国家的中心工作,联系改革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就经济建设、侨务政策、文教卫生、对外开放、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受到有关方面高度重视;致公党中央领导人多次参加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举行的民主党派人士座谈会、协商会,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广大成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科技扶贫、智力支边作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开拓进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与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开展海外联络工作,为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陈舜礼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向大会致贺词。

 董寅初致大会开幕词。杨纪珂代表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继往开来,团结进取,为民族振兴和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新贡献》的报告。报告回顾了致公党新时期以来的工作,总结了致公党工作的基本经验,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报告指出:“二十一世纪对于中国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纪。我们的祖国和人民都面临着以怎样的姿态跨入新世纪这一重要历史命题。致公党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定地贯彻中共十五大精神,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紧密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充分发挥参政党职能,团结全党同志和所联系的归侨、侨眷,为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新贡献。”杜宜瑾作关于《关于〈中国致公党章程〉修正案》的说明。大会通过了修订的《中国致公党章程》。新党章是在1992年修订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从跨世纪换届,实现政治交接的要求出发,认真总结长期以来中国致公党同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优良传统和加强自身建设的新经验修订而成的。新党章进一步明确了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多党合作总格局中发挥参政党作用的政治要求和行为准则,进一步完善了组织机制,补充了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基本要求等内容。

 大会选举产生的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由92名委员组成。在十一届一中全会上,选举产生了由王宋大、王珣章、古华民、叶文虎、叶佩英(女)、邱国义、杜宜瑾、吴明熹、李家宝、李铮友、杨兆旋、郑守仪(女)、林子亮、罗龙、罗豪才、周畅、俞云波、程津培、蒋作君19人组成的中央常务委员会,并选举罗豪才为中央主席,郑守仪、王宋大、吴明熹、杜宜瑾、俞云波、王珣章为副主席,任命邱国义为秘书长。全会一致推举董寅初为名誉主席,伍觉天、杨纪珂为名誉副主席,并聘请三位老同志担任顾问。在1999年11月27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增选王忠康、许克敏为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届中增选了3位中央委员。

 中国致公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致公党历史上一次跨世纪的重要会议。这次大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中共十五大精神,总结改革开放十九年来特别是致公党十大以来的实践经验,确定了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修改了中国致公党章程,使之更具有时代特征和符合本党实际,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顺利完成了跨世纪政治交接任务,为本党以新的姿态迈向二十一世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换届以后,罗豪才主席明确提出:“致公党组织规模小,声音不能小;党员人数少,作为不能少。”这个口号很快成为全党的共识,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党员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

第  1  2  3  4  5  6 
相关报道
·第二期海南致公党员“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素质提升培训班(总第十四期)成功举办
·“海南致公党员‘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素质提升培训班(第十一期)”成功举办
·海南致公党员“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素质提升培训班(第十期)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朗诵会成功举办
·【转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政治决议
·致公党海南省委会第十一次常委(扩大)会议召开
·致公党海南省委会召开中国致公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海南代表团行前谈心会
·致公党中央关于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决议
·致公党海南省第六届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中国致公党第十四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在济南召开
·林方略率团出席第十四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
上一条:第九章 中国致公党为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而不懈努力
下一条:第十一章 致力为公,参政兴国,努力建设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参政党
推荐阅读
更多>>
热点文章
更多>>
中国致公党海南省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南广场1号楼9层902室 邮编:570203
Copyright 2005- 中国致公党海南省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An error occurred on the server when processing the URL. Please contact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If you are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please click here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is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