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国致公党不断拓展工作的新领域 (1983—1987)
第一节 中国致公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确认全党全国“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转变”后,进一步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号召。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四部宪法。新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保证了我国沿着社会主义的航道健康向前发展。在这一大好形势下,致公党中央决定提前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83年11月28日至12月7日,致公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165人,列席代表18人。代表全党1424名党员。大会的议程是:审议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修改《中国致公党章程》;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大会开幕时,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陈丕显向大会宣读了中共中央的贺词,贺词指出:“致公党同我们党有长期合作的历史,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都作出自己的贡献”,贺词在重申中共十二大精神后,殷切希望致公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为实现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做出更多的贡献。
伍禅致开幕词。黄鼎臣作了《毋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为全面开创致公党工作新局面而努力》的工作报告。报告根据中共十二大“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伟大号召,提出致公党今后的工作方针和任务,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基础,加强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立志改革,充分发挥致公党与海外有广泛联系的特点和优势,发扬全体党员和所联系的归侨、侨眷及其海外亲友的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促进祖国统一和保卫世界和平贡献我们的力量。
伍觉天作了关于修改《中国致公党章程》的说明,大会根据新时期统一战线内部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和民主党派性质的根本变化,新《党章》明确指出:“中国致公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一个民主党派,是以归侨、侨眷为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联盟,是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政党。”并在总纲中增写了“本党的一切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准则。”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由48名中央委员、14名候补委员组成。在八届一中全会上,选出由叶佩英(女)、伍觉天、伍禅、许志猛、许乃波、郑守仪(女)、柯朝阳、陆榕树、黄鼎臣、黄独峰、董寅初、廖周行、蔡其侃13人组成的中央常务委员会,并选举黄鼎臣为中央主席,伍觉天、伍禅、许志猛、陆榕树、董寅初、郑守仪为副主席,陆榕树为秘书长(兼)。
大会根据致公党的特点和开展工作的需要,同时成立了以许乃波为主任的华侨知识分子工作委员会和以郑守仪为主任的妇女工作委员会。 大会期间,邓小平、胡耀邦、彭真、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全体与会代表和工作人员,并一起合影留念。中共中央统战部等联合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盛大招待会,招待全体与会代表。
致公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致公党最盛大的一次大会。大会制定的今后工作的指导方针和任务,通过的新章程,选出的新的领导班子,为全党开拓工作的新领域做好了思想和组织准备。
第 1 2 3 4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