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致公党的组织发展和思想建设
一、致公党组织的健全和发展
根据“七大”的要求,1980年,广东、广西和广州市进行了换届,成立了新一届委员会;福建省、北京市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省级以下的市、县级组织也进行了换届或调整。通过换届,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健全了组织机构,充实了专职干部,为各级组织正常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组织发展工作应贯彻积极稳妥的方针,致公党中央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归侨、侨眷集中的东南沿海城市建立了新的组织。从1979年底至1983年四年期间,建立了上海市支部,天津市工委会,还在8个省、20多个市县建立新的组织。
根据组织发展工作坚持“以大中城市为主,以中上层为主,以归侨、侨眷人士为重点发展对象”的原则,坚持“在工作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开展工作,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方针,各级组织积极稳妥地吸收了一批新的党员。在新发展的党员中,绝大多数是归侨、侨眷中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大医院,发展了一批具有高级职称的代表人士,并相应地在该单位建立基层组织。吸收的新党员中,年龄普遍有所下降,大大增强了党的活力。
为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熟悉党务工作的骨干,致公党中央加强了骨干的培训,如邀请他们列席致公党中央召开的各种会议;举办骨干读书班、培训班;参加社会主义学院学习等。通过学习提高了党员骨干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为中央和各级组织物色、吸收一批有代表性的、有一定工作能力和热心党务工作的年富力强的同志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去创造了必要条件。在七届二中、三中全会上,先后增补了9名中央委员、6名中央候补委员、3名常委。
二、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
随着组织的发展,新党员人数逐年增加,致公党的思想建设,重点放在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致公党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积极推动和组织党员学习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有关重要文件及致公党章程等。《邓小平文选》正式出版后,致公党中央号召全党认真学习。
通过学习,全党增进了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的认识;确信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克服困难,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在实际行动中,响应中共中央“毋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的号召,献身祖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
针对新党员多的特点,各级组织举办新党员学习班,学习致公党章程和致公党的历史,认识了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学习统一战线有关理论和政策,认识了新时期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重大意义,增强了作为民主党派成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为加强全党的思想教育,报道党员为四化建设服务的事迹,表彰先进,交流经验,及时报道中央和地方组织的重要活动,致公党中央于1980年底决定恢复出版《致公通讯》。随后,为便于相互交流、互通情况,中央和一些地方组织先后陆续编印了《工作简报》。
第 1 2 3 4 5 页